发布时间:2025-08-21
浏览量:6162
1. 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的能源政策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战略侧重。美国能源政策受政党更迭影响显著,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投入3,690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和研发;但特朗普政府主张回归传统能源开发,其“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取消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形成“补贴驱动”与“传统能源回潮”的周期性摇摆。
与美国不同,欧盟以强制性气候目标为核心驱动,通过立法构建严密的绿色转型框架。欧盟设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5%的目标(42.5%为强制性目标),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和《新电池法》强化产业链碳约束,并推出“欧洲风电行动计划”和“屋顶太阳能计划”加速清洁能源部署,目标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澳大利亚聚焦能源安全与民生保障,从2025年7月1日起在澳洲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储能电池补贴政策(Cheaper Home Batteries Program),大幅降低家庭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
表1. 各国/区域的能源和气候承诺
2. 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现状
美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显著上升。2024年,美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增至313GW,比上一年增长12.7%。其中,太阳能总装机容量是增长主力,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33GW;风电新增装机较2023年有所下降,只有约4GW陆上风电和0.13GW海上风电并入电网,但仍是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主要贡献者。然而,其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国电力市场比重仍较低,仅为24%。其中风电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源,占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的43%。
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接近50%。2024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48%,发电量突破270亿千瓦时。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区域内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扩张,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化石能源延续下滑态势,仅贡献28%的发电量。核能位居第三,占总发电量的24%(65.6亿千瓦时)。自2021年法国核电站关停导致断崖式下跌后,核能发电量现已恢复稳定态势。在欧盟国家中,丹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占88.4%,主要来自风能,其次是葡萄牙(87.5%,主要是风能和水力)和克罗地亚(73.7%,主要是水力)。卢森堡(5.1%)、马耳他(15.1%)和捷克(15.9%)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最低[4]。
澳大利亚:部分州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85%及以上。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委员会报告显示,2024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4.3GW。截至2024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占比35%,其中南澳州、塔州、首都领地领先,其他州仍处于转型初期。塔州和首都领地在2020年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南澳州预计2025年实现超85%可再生能源[3]。
表2. 2024年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5]
除了国际上普遍流行的国际绿证(I-REC),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均有自己独立签发和追溯机制的绿证体系。美国的企业完全使用本国的REC体系,其可再生能源项目不可开发为I-REC。欧盟国家的可再生电力项目只能签发欧盟可来源但保证书GO。澳大利亚的LGC体系和I-REC体系并存,共同组成其绿证交易体系。
表3. 各国主流绿证体系对比
1. 美国可再生能源证书(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
美国可再生能源证书(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RECs)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的文件,RECs既是代表可再生能源的环境和其他非电力属性的可转让商品,也是代表环境属性的法律工具。
美国绿证市场分为强制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强制交易市场与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陆续开始实施配额制度,各州要求建立可再生能源证书交易市场,保证一半用户可以用到绿色电力产品,公共事业单位必须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RECs)以符合配额制的要求。
较之强制交易市场,美国的绿证自愿交易市场更加灵活多样,供应渠道、购买方式也更加丰富。两个并行的可再生能源证书交易市场都在逐年扩大,2023年自愿交易市场占比为48%。
从供需关系上,美国可再生能源证书市场供应端紧张,自愿交易需求大于其供应。根据美国能源局最新数据披露,2023年美国绿证自愿交易市场REC签发量为116亿千瓦时,当年核销量为1,172亿千瓦时。美国境内签发的REC不仅被完全消纳,部分美国企业还需要通过购买加拿大生产的REC用于核销[6]。
图1. 2012-2023年美国REC自愿交易市场和强制交易市场
(摘自“The state of the U.S. voluntary green power market (2023 data)”)
2.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uarantees of Origins, GO)
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uarantees of Origins, GO)于2002年开始实施,由发行机构协会(Association of lssuing Bodies, AIB)负责签发管理。到2024年AIB成员国共有39个,其中参与电力GO市场的国家有33个。
2020至2024年,电力GO市场呈现长期稳定增长趋势。如图2所示,过去5年GO的签发量持续增长,2024年AIB成员在欧盟签发的电力GO已超过10,000亿千瓦时。这反映了GOs在支持欧盟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透明度和消费者选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区域的GO签发量与核销量几乎持平,表现为市场存量较低,绿色电力证书市场消纳需求较高[7]。
挪威、瑞典和法国凭借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GO出口的主要国家。与此相反,德国、荷兰、爱尔兰和瑞士等国是GO主要的进口国,突显出国内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者对可再生电力属性的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差距。
图2. 2020-2024年欧盟GO签发量和注销量
(注:2024年GO的核销数据为不完全统计,因为2024年电力生产的GO仍可以用于2025年核销)
3. 澳大利亚绿证(Large-scale Generation Certificates, LGCs)
LGCs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投资计划而设立,用于促进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投资。该证书可以在发电商、零售商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
从2022至2024年的数据来看,LGC市场活跃度持续增强,签发量和注销量均逐年增长,市场消纳比例也在逐年增长。2025年上半年LGC签发量为271.6亿千瓦时,已核销量为72亿千瓦时。从需求侧来看,针对自愿性认证计划(如Climate Active以及其他能源目标等)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58%。来自州政府和为满足环境保护署监管要求或其他合规要求的私营组织及企业的需求占比约42%[8]。
图3. 2022-2025年澳大利亚LGC签发量和注销量
4. 国际绿证I-REC
由于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都有自己独立的可再生能源证书签发机构和追溯体系,国际绿证I-REC的签发量在这些国家或区域的签发量极低,其中美国和欧盟国家均无签发(图4)。由于澳大利亚支持其国内可再生发电项目可选择开发为I-REC或本土EAC证书,其I-REC签发量相比美国和欧盟国家要高得多[9]。
图4. 2022-2025年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的I-REC签发量
虽然I-REC签发量较少,这些区域仍有不少企业或组织选择购买I-REC用于绿色电力证明(图5)。美国用户使用的I-REC大多来自风电或光伏发电项目,占比在75%以上。欧盟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水电项目,其次为光伏发电项目。水电I-REC在澳大利亚占绝对优势,约90%以上被核销的I-REC来自水电项目[9]。
根据Evident Track公布的数据,美国和欧盟用户使用的I-REC大多产自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地。这可能是由于美国和欧盟的绿证价格偏高且市场供给有限,部分非满足RE100要求的企业选择了购买来自其他国家的I-REC产品来实现绿电消费。
图5. 2022-2025年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的I-REC核销量
尽管不同国家或区域由于其国情或可再生能源供给情况不同,绿证市场各有差别。但总的来看,均呈现如下趋同的特征:
特征一:绿证采购升级为企业减排合规“必选项”
美国可再生能源证书(REC)制度是其实现减排目标的核心市场化工具,通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与自愿交易市场的双重机制,显著推动了清洁能源发展。在RPS政策的约束下,美国各州被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达到法定阈值。
与之类似,澳大利亚也对国家可再生能源目标制定了强制性配额政策。澳大利亚《2023年可再生能源法案》要求企业2030年绿电消费占比达82%,其中大型能源用户(年耗>100GWh)必须通过购买LGC完成配额任务。然而该机制仅针对电力结构绿色化,并未与行业减排立法绑定,导致其减排目标进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巴黎协定》承诺的2030年减排26%-28%(基于2005年水平)的目标。绿证体系与国家减排市场衔接和互相促进的重要性从而体现。
欧盟成员国则面临碳关税和绿色产品标准的刚性倒逼。《新电池法案》要求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2024年起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且于2027年达限值,绿证成为降低电池碳足迹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为欧盟于2021年7月14日发布的“Fit for 55”能源和气候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修正提议案,其中概述了促进绿色自愿购电协议的三项选择方案。“Fit for 55”能源和气候一揽子计划是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的重要更新,共同推动实现欧盟新的气候目标。
特征二:ESG要求推动绿证自愿交易市场需求攀升
美国RECs和澳大利亚LGC绿证市场为合规交易和自愿交易并行模式,欧盟GO属于自愿签发自愿核销机制,不存在国家强制消纳。ESG框架下的环境责任要求,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应对国际要求。
美国绿证的自愿交易市场需求显著攀升,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不到30%增长至2023年的48%。据预测,自愿交易市场预计到2026年占美国总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型企业是驱动增长的主力。
欧盟的电力GO市场近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成员国的加入,欧盟电力GO供应紧张,企业自愿购买绿证意愿强烈。
澳大利亚自愿购买LGC的占比从2022年的47%增长到2024年的67%,其自愿购买绿证的企业需求已超过强制合规的用电需求。同时,美国REC、欧盟GO以及澳大利亚LGC均被RE100、CDP等国际组织和框架认可,进一步推动了跨国企业对可溯源绿证的需求。
特征三:绿证将迈入“小时级”时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承诺100%使用可再生电力,“100%可再生电力”的实际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通常,这个目标是基于可再生电力消费的年度匹配实现的,然而年度时间上的脱节成为企业宣称100%绿电的重要阻力之一。此外,绿证在物理上不互联的区域间交易,地理位置差异使得可再生能源声明与实际能源使用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
2021年10月,联合国发起了“24/7无碳能源契约”倡议,旨在确保每小时的电力消费都来自清洁能源,从而更精准地匹配能源使用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这项倡议已获得全球众多企业、组织和政府的支持。
目前美国加州和纽约州实施了实时绿证(RTC)交易,要求售电公司按小时采购绿证匹配用户需求。欧盟也针对实时绿证匹配做出响应,发布的第三个《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中明确将引入细颗粒度证书(GGO)。细颗粒度来源担保证书在计量单位、时间维度以及空间维度提供了更高精度的追踪能力。
《欧洲绿色新政2.0》要求2030年前所有大型企业用电需匹配小时级绿证(来源、时间、地点可追溯),并纳入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核算。虽然澳大利亚尚未开始推行24/7绿证,但其正在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来源保证(Renewable Energy Guarantee of Origin, REGO)框架计划纳入小时级绿色产品认证,为24/7绿证提供制度基础[10]。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