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市场洞察

评估正向环境影响——碳手印

发布时间:2024-11-11 浏览量:2706

本文摘要

✧ 碳手印概念及相应量化方法满足了企业对于正向环境影响评估的需要

✧ 碳手印相比于碳足迹在评估环境绩效方面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激励作用

✧ 未来碳手印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引导行业深度融合


本文作者:环保桥技术经理 谷佳忆

01

引言

在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关于如何衡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有多个概念和多种指导方法,如基于ISO 14031的环境绩效评估——企业可以自己定制环境绩效指标,用于评估管理系统和周围环境状况;基于ISO 14040和ISO 14044的生命周期评估——对产品、过程和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水消耗、土地占用、生态毒性、人体健康影响等指标进行量化;基于ISO 14067的碳足迹评估——专注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概念或方法用于解释和衡量企业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影响。

虽然还没有专为企业产品、服务或活动设计的环境正面影响评估方法,但是对于工业类的建设项目,可以参考CDM、VCS及其他机制的方法学量化建设项目环境绩效的指标(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方法学的计算逻辑是预设一个该类项目的普适基线,把项目的排放与基线排放进行对比,项目排放少于基线排放的数量就是该项目的减排量。

由于方法学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因此能使用方法学的项目并不多。加之企业的某一产品、服务或者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导致其几乎无法满足现有方法学的适用性,而为每一个特定场景开发针对性的方法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尽管降低碳排放是各方共同追求目标,但如果单纯从产品碳足迹的角度来看,只要生产就有排放,难道不生产才是最好的吗?仅以“吨二氧化碳”作为衡量表现的单位,符合目标客户的期许吗?种种问题,催生了“碳手印”这一概念,该概念及相应量化方法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对于正向环境影响评估的需要。

02

碳手印介绍

碳手印这一概念最早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由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及LUT大学提出,旨在反映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与衡量环境负面影响的碳足迹概念相对应。

碳手印的使用者不仅可以是关心企业环境披露的最终消费者(B2C),也可以是看重产品环境效益的潜在客户(B2B)。

碳手印评估可以量化一个产品在被使用时所能实现的积极环境影响。相比基线解决方案,碳手印方案的量化结果不仅可以是温室气体,也可以是热量、里程等,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

碳手印可以来自更有效的材料和能源使用、减少浪费、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再利用、碳捕获和储存等方式,其计算步骤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别运行环境,包括识别客户、碳手印贡献环节、定义基线(选择一个与客户当前使用产品功能相同且可在市场上使用的产品作为基线)。

第二阶段:定义LCA要求,包括定义功能单元(提供一个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参考,如产品数量、使用量等)、系统边界(明确包含在产品系统建模中的单元过程,确保边界处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基本流)、数据需求和来源。

第三阶段:量化碳手印(基于ISO标准,确保数据的代表性、精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计算碳足迹和碳手印。

第四阶段:沟通,包括碳手印的评价(建议进行独立第三方审查以确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和传达相关结果。和以披露企业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碳足迹不同,碳手印可以不以信息披露为目的,而是作为对客户的宣传,是产品优势的一部分。

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及LUT大学发布的《碳手印指南》[1]中的“面包包装”的例子(下图)中可以看出,同一个产品——可降解面包袋,在基线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碳手印可能是不同的。在和竞品塑料袋的对比中,可降解面包袋可以帮助客户降低碳足迹,帮助客户产生环境效益,从而更具有优势。

图片.png

面包包装的碳手印框架示例

03

碳手印的优势

提起环境影响,公众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碳排放”,但是,即使采取了更先进的技术,但凡有行动便会有排放,任何生产活动有碳排放是不可避免的,而仅仅描述碳排放不足以展现企业为降碳做出的努力、无法直观量化所采用的技术的节能水平如何领先于当前同类型产品。

碳手印相比于碳足迹在评估环境绩效方面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视角的转变:

碳足迹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或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即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而碳手印则是从积极的角度出发,评估的是通过采取特定行动或措施后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即其对环境的正面贡献。

激励作用的增强:

碳足迹的计算虽然有助于识别减排潜力,但其本身并不直接鼓励采取行动来减少碳排放。

碳手印则通过量化减排效果,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具体的减排成果展示,从而增强了减排行动的激励作用。

市场与品牌价值的提升:

如果基线是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做法,那么企业拥有较高的碳手印意味着其产品或服务在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04

碳手印的挑战和机遇

相较于已经广为人知的碳足迹概念,碳手印的市场认知度仍然较低,甚至有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需要一些时间和资源来提高公众和企业的认知度。不过,在碳足迹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推行碳手印的使用并不难,消费者也更愿意看见企业做出努力而不仅仅是进行汇报。

碳手印报告的交流形式是一个难点。在当前市面上可见的ESG报告中,用于衡量产品、服务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环境影响的指标仍然是碳足迹,虽有少量碳手印的报告,但因为服务大多是是B2B的商业性质,详细情况并不可见。

以某水泥制造智能工厂为例,虽然ICT技术的减排效果在从各个生产环节有所体现,如:材料消耗下降——轮胎消耗同比下降36%,能耗下降——柴油消耗同比下降7% ,生产表现提升——生产效率提升21%,寿命周期延长——设备运行周期延长37%,但具体变化了多少,报告没有说明。

仅从报告的内容来看,碳手印的效果似乎是一次性的。那么,在采用新技术的当年可以宣称产生了碳手印,下一年还对比自身的话,不就没有碳手印了吗?其实,如果每年继续进行量化,碳手印并不是一次性、一劳永逸的。

该水泥集团有多家工厂,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数据库,可以以尚未采用ICT技术的工厂作为基准线,定义一个每吨产品材料消耗和能耗的单位,来量化ICT技术的碳手印,直到所有工厂都采用该技术。推而广之,如果整个集团的碳足迹(即碳手印为0)都达到了最小,还可以以整个水泥行业为基准线,来继续宣称碳手印,督促整个行业都进行技术革新。

使用全新的技术,听起来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开发、采购技术和服务是巨大的消费,实际上宣称产生碳手印并不需要如此迈大步。碳手印的产生可以从更换原材料、采用新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延长产品寿命、废物回收和重利用等环节进行。

比如生产一款游戏键盘,将常用键位替换成更耐用的材料,使之比市面上其他键盘能使用更久,也可以宣称该产品产生了碳手印。但是需要避免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比如把因市场不好而关停机组、减小生产规模导致的“减少碳足迹”错误地等同于产生碳手印。

技术方面,碳手印的量化过程除了老生常谈的数据收集(计量点多、能源介质种类多、计量点分散等问题)困难外,有一个新的难点,即如何确定基线情景。基线是指替代方案或现有方案,该方案向客户提供与正在评估的产品相同的功能,即手印解决方案。

除非产品在市场上是全新的品类,否则基线和手印解决方案都应该:

· 提供相同的功能

· 用于相同的目的

· 在市场上可用,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理区域内使用

· 以一致的方式进行评估(在数据质量、代表性、系统边界、假设等方面)

如何定义基线将对手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选择一个“可能最糟糕”的基线,环境表现较差,将显著增加手印。因此,基线定义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能够说服第三方认证机构和公众。

两个基本问题影响基线判定——首先所评估的产品是正在取代另一个产品,还是市场上的新产品?如果所评估产品是新产品,就需要在有新产品和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如果产品取代了另一种产品,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基本问题:所评估产品和老产品的客户群体和用途是一致的吗?

如果新老产品的客户群体和用途是一样的,则基线就是要更换的产品。如果产品向市场发布时考虑到了新的潜在客户和用途,则需要考虑多个基线。例如,由可再生原材料制成的购物袋(有可能产生手印)可以替代目前商店和超市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基线)。

然而,有时不可能从市场上选出一种产品作为明显的可替代产品。例如,目前使用的交通燃料的环境表现差别很大。如果引入一种新的燃料,基本上不可能确定它将取代的确切燃料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所有选择中取平均数作为基线。

在老技术大量存在,而竞争对手的数据难以获得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当前有公信力的规格或标准作为基准。如果手印解决方案是多功能产品,基线情况可能是要更换的多个基线产品的组合。

碳手印可以理解为为某一产品“量身定做的减排项目”,可以自己选定(合理的)基线、监测方法、碳手印的计量单位,虽然碳手印不能作为类似VCS或者CCER项目减排量进行交易,但是在宣称环境效益方面,比碳足迹更直观的展现了企业的创新和努力。

05

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ICT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在碳手印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优化能源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从而帮助各行业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碳手印的积极效果。

目前,碳手印大多是和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深度绑定。2023年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华为联合出版的《ICT 技术赋能碳中和(数字碳手印)白皮书》[2]中列举了ICT技术赋能工业、交通、能源、建筑、城市等领域碳中和的典型应用场景。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ICT技术的不断进步,碳手印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除了传统的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预计还将扩展到农业、建筑、城市管理等更广泛的领域,并通过完善的评估体系引导行业深度融合。

某一服饰使用了更节能的染色方式、某一农产品精准喷洒杀虫剂而节省了农药、某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使用了非石化柴油、某一生活用品延长了使用寿命……都可以通过碳手印来量化环境的正面效益,使之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更亮眼的表现。碳手印的是一个迭代过程,当每次评估的基线都是上一次的产品表现时,直到碳手印最终为0时,我们可以说,该产品的生产方式已经达到了最优解。

随着碳手印概念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未来碳手印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涉及应用范围的扩大、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完善、科技应用的深化、政策支持与引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及量化评估与效果显现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碳手印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使得碳手印的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企业和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 T Pajula等,VTT 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 of Finland Ltd & LUT University(2018年)Carbon Handprint Guide(碳手印指南)https://lutpub.lut.fi/handle/10024/158938

2.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23年12月18日)ICT技术赋能碳中和(数字碳手印)白皮书(2023年)https://www.ccsa.org.cn/detail/?id=54216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引用部分已标注出处,引用时可能有删改。本文为原创文章,著作权属于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本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发邮件至:publication@climatebridge.com

业务咨询/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business@climatebrid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