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自愿碳市场而言也是问题叠出、障碍重重、前途迷茫的一年;2023年自愿碳市场延续了2022年的跌势,一路下行且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尽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系统性地趋向更加糟糕,但全球碳市场和全球经济一样,发展却越来越朝向于相互脱钩与独立。
尽管自愿碳市场的发展存在各种挑战,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伴随着问题和挑战,自愿碳市场的基础越来越趋于完善,标准规范、交易平台、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自愿碳市场的监管成本会越来越低而透明度会越来越高,将从技术层面解决自愿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有利于全球企业和个人的广泛性参与。
相信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显著,应对气候变化必将凝聚全球的智慧和资源以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自愿碳市场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的作用,并逐步发展壮大。
1996年是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元年,标志性事件包括:Nature Conservancy在伯利兹 (Belize) 发起了两个REDD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项目,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DF) 和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rust (ERT) 的先行者发起了第一个私营的碳减排注册处也就是目前的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自愿碳减排标准Gold Standard (GS),Climate, Community and Biodiversity (CCB) 和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 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发起。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下的碳交易市场自2008年才正式启动。
尽管自愿碳市场自1996年就启动了,但在2007年之前的交易量非常小,以下是Ecosystem Marketplace总结的2005年前至2022年以来自愿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图。由图可以看出2005至2008年期间,自愿碳交易市场规模从4800万美元增至7.9亿美元,市场规模增长超过了15倍。市场规模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则维持在5亿美元上下,而2012年开始一路下行至2018年,跌至1.36亿美元;2018年从2.85亿美元开始逐步回升,到2021年时猛跃至21亿美元。
图1:2005年前至2022年自愿碳市场交易价值
(单位:百万美元)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碳市场政策的变化:京都议定书主导下的全球碳市场于2008年开始到2012年结束;全球各国经过相互拉锯和谈判,巴黎协定于2016才开始生效,根据巴黎协定的要求各国在2020年需要提出碳减排自主贡献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在履约碳市场启动之前自愿碳市场都将经历一轮增长,而在履约碳市场停滞时,自愿碳市场也同样受到影响。可见,自愿碳交易市场是履约碳市场的先行者和先验指标。
自愿碳市场不同于履约碳市场,主要适用于非政府管控企业的自主碳减排行为。相比履约碳市场,自愿碳市场参与主体的碳排放量呈现出规模小、分散、一致化程度低的特点,参与主体的数量多、类型多元。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监管和交易成本低,利于企业广泛参与
自愿碳减排市场主要基于参与各方达成的规则共识(如GS、VCS均属于非盈利组织发起的规则标准,PAS2060、ISO14067、ISO14068、SBTi等也均非政府机构发布的规则标准),因此其监管成本非常低,且交易过程具有无关税、碳信用便于存储且交割便利等特点,最低化了交易成本,因此非常有利于形成跨地区交易,以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最大化交易的价值。
2)规则和标准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由于自愿碳市场的价格取决于买卖双方的意愿而非政策要求,所以其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对于碳减排潜力大、社会影响好的技术和项目,买方愿意给更高的价格,如微软、摩根大通和空客在CDR项目上的投资。为鼓励技术创新,ACR、GS、VCS和Puro Earth也纷纷开发了自己独立的方法学,纳入了更多新技术的减排标准。除此之外,这些标准还率先纳入了碳减排之外的考核因素,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生物多样性,社区影响等等。随着市场的发展,ACR已经成功扩展至加州碳市场、国际航空组织、华盛顿限量与投资机制、新加坡碳市场、科罗拉多州甲烷回收计划等;GS和VCS也与多个国家和政府签订协议,助力地方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3)顽强的生命力
由图1可以看出自愿碳市场虽然也受到了全球碳市场规则变化的影响,但自开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而未消亡,且规模越来越大。
自愿碳市场发展过程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自愿碳市场缺乏长效发展机制,且市场波动性大,而碳减排项目往往需要长期稳定资金的支持,这个矛盾就导致了大部分自愿碳减排项目的额外性存在争议。如CDM时期风电项目补贴电价与额外性的争论,REDD+项目减排量弄虚作假等问题。
2)交易链条长且信息透明度差,尽管目前全球已建立了多个自愿碳市场交易平台,但大部分的交易仍是通过线下点对点的方式完成的,碳减排量从项目到最终用户中间可能涉及项目开发商、交易商、批发商、零售商、咨询公司等多个环节,这也就导致了其交易价格和项目真实情况无法有效传递,而滋生腐败和弄虚作假等问题。
3)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自愿碳市场在出现问题时不能通过监管或强制的惩罚措施消除问题,只能依靠市场化的方式出清,其过程往往漫长而痛苦。由于缺乏政府管理,自愿碳市场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应该如何监管,也成了制约自愿碳市场的规模化增长和长远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自愿碳市场是碳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是碳市场的先行者和先验指标,对于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履约碳市场的重要补充
将小微企业或个人的碳排放纳入政府的监管范围,其监管成本将成指数级的增加,而减排收益却微乎其微。通过建立契约性的碳减排共识机制,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还可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2)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由于自愿碳市场的标准机制具有全球广泛适用性,参与主体不受地域的限制,自愿碳市场的发展有利推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助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促进全球的文化交流。
3)履约碳市场的练兵场、试金石
由于自愿碳市场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因此其制度创新并不会产生较大规模和范围的影响。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新机制和新市场的建立,都是在问题中成长和发展的。这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是我们建立规范化的履约碳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自愿碳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其市场基础越来越趋于完善,标准规范、交易平台、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自愿碳市场的监管成本会越来越低而透明度会越来越高,将从技术层面解决自愿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有利于全球企业和个人的广泛性参与。
相信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显著,应对气候变化必将凝聚全球的智慧和资源以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自愿碳市场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的作用,并逐步发展壮大。